汤和
汤和就这样成了朱重八的第一个战友。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将陪同朱重八一起走完这条艰苦的道路。然而汤和也绝对不会想到,自己居然是唯一一个陪他走完这条路的人。
他幼年时候的朋友汤和写了一封信给他,信的内容是自己做了起义军的千户,希望朱重八也来参加起义军,共图富贵。朱重八看过后,不动声色,将信烧掉了。然而晚上,他的师兄告诉他,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,准备去告发他。朱重八终于被逼上了绝路。
徐达
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,他平民出身,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,他从小兵干起,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,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。
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,深通谋略,为人宽厚,历数十役,战必胜、攻必取,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。他告诉我们,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,也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名将。
李善长
念及李善长跟随自己多年,在临刑前朱元璋见了李善长最后一面。朱元璋坐在自己的宝座上,看着跪在下面的李善长。这个人曾经是我最信任的部下,现在我要杀他。
李善长跪在地上,抬头望着朱元璋。这个人曾经是我最真诚的朋友,现在他要杀我。
还能说什么呢,什么都不用说了。李善长看着朱元璋,几十年前,他投奔了这个人,他们彻夜长谈,相见恨晚,共同谋划着将来的远大前景。那一年,李善长四十岁,朱元璋二十六岁。他向现在的皇帝朱元璋叩头谢恩,走出了大殿。
洪武二十三年(1390),朱元璋杀李善长,夷其三族。
大诰
比如张三犯了罪,应该处以刑罚,县官已经定罪,下一步本来应该是该坐牢的去坐牢、该流放的流放,但差役却不忙,他们还要办一件事,那就是把张三押到他自己的家中,去找一样东西。找什么呢?就是这本《大诰》,如果找到了,那就恭喜张三了:如果本来判的流放,就不用去了,回牢房坐牢;如果是杀头的罪,那就能捡一条命。
(明朝末年时,如果有人家还保存有大诰,那么在犯流罪以下罪行时可以减轻一等处罚。)
严格的秩序
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个等级分明、秩序严谨、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,在这个结构中,农民只能种地,商人只能经商,官员按照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,无论谁都不能越界。军户、民户、匠户的划分。。。
The consequences:
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,限制大臣的权力,然而明朝的内阁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专权。朱元璋规定老百姓不得四处流动,然而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,四处游荡,丝毫不受束缚。
朱元璋颁布了抑制商业发展的条令,并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纱等贵重衣物,然而大规模的工商业发展正是从明朝开始,而那些本应该是社会最底层的商人却穿金戴银,甚至登堂入室,为官经商。
朱元璋严令太监不得干政,可是明朝的阉宦却个个都是重量级的(这与他废除相权有关)。朱元璋给他的所有子孙都准备了爵位和俸禄,然而一百多年后,他的很多后代都家道中落,穷困潦倒。
屠城
屠城是为了让对手屈服。但他们的缺德之处在于,不投降他们必然会屠城,但是投降的他们也并不放过。
蒙古的狂潮席卷全球,不过欧洲人似乎更有自律精神,他们认为无端出来这么些恐怖的家伙,是因为自己犯的错太多,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,所以他们称呼蒙古人为“上帝之鞭”。
这一荣誉称号的授予在欧洲历史上是第二次,第一次是给了匈奴王阿提拉。历史学家们给了蒙古军队的这种屠杀行为一个非常确切的定义——国家恐怖主义。
行为艺术,和屠杀数据
西亚战役中,将被杀死的人脑袋砍下来,堆成一座三角形山。
此外他们也是颇有些黑色幽默感的,比如在攻克巴格达后,他们将最高领袖哈里发关在一座装满金银珠宝的房子里,让他活活饿死。
蒙古攻灭金国时 金全盛时(1207)有户768万,元灭金时(1235)剩下87万户,下降89%
蒙古灭南宋时 南宋嘉定十六年(1223)有户1267万,元灭宋时剩下937万,下降26% (这么看来,蒙古对南宋还是相当宽大的)